张玉仁校长:踩实登高的脚步

时间: 2011年03月25日 来源: 美视学校 作者: 美视学校

      在学校几年前制定的“九年规划”中,办学第六年(即2007年8月——2008年8月学年度)被定为“上台阶”的最后一年。也就是说,在这一年里,学校需要在社会上展现一种较为全面的,体现一种特色的个性化形象。它希望以自己的成长,自己的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在“民办教育”这个图版上,稳稳地有自己不可忽视,也不能动摇的一席之地。
      “上台阶”,是形容在原有基础上,有大幅度的提高,有一种可以称为“质量的变化”凸现。
      学校,是一个立体工程。当我们说到“形象”时,指的也就是它的综合整体风貌。
      认真地审视一下2007年的学校现实,看看在学校(与小学部内部)实际的“分部(与分部门)运行”的同时,我们所希望的“学校形象”是否正在靠近我们的目标。
      教育的确是相通的,但是,教育的各个阶段又各有自己的特点,这也是教育的另一个个性化表现。结合小学的具体特点,我们力争在自己的努力中,表现我们对“学校形象”的理解。 

一、解读“国际化”的内涵,不断完善具体的培养目标,使它更亲切也更实在。
      作为称为“国际学校”但完成的是国民教育的小学部,首先
      必须在理解“国际化”的前提之下概括而形象地提出自己的培养目标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也作为社会了解学校的一个切入点。
      小学是人生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对“国际化”的理解与诠释,也必须在这样的前提之下。
      对6——11岁的孩子而言,本土学习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形式,人在祖国,长在本土,什么样的“国际化”内容既是他们能够理解,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同时又是现实中学校可以操作的?
      我们将自己的理解浓缩为几个意思——
      首先,必须锻炼和培养有适合今后在国际背景之下生存的基本能力:健康的体魄,乐观向上的阳光心理;有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也有与人相处与合作的热情与方法。
      要在国际背景下发展,还需要保持本民族的最优秀的精神:能吃苦,善学习,有包容的心。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一句永远也不会过时的话,一个社会人没有它作为动力的支撑,“自立于世界之林”显然就成了一句空话。
学习,是作为国际人的终身课题。从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学习中展现自我,应该是最起码的,也是最高的,最长久的要求。
我们将这些思想,概括为三个词语——
健康(锻炼强身 冶性怡情)
快乐(乐学高雅 博爱宽容)
聪明(广涉善思 合作创新)
 
、以“国际胸怀”要求自己,营造人文精神基础上的和谐与统一。
      我们认为,在“国际化”的含义之中,需要一种理解,认同基础上的包容作为支撑。要在更大的世界里拥有共生与共荣的理想境界,必须从真正的理解别人,认同别人,用宽容与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以外的世界开始,并且不断地在这种过程中最充分地找到自己的学习点,再努力地不断超越昨日的自己。
      理解,是一个说起来十分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难度的事。
      在“学校”这个虽说不大,却总是有着千头万绪的地方,因为它的“个人耕耘,集体成果”的特别劳动形式,使它对“和谐与统一”的要求,显得尤为突出。如果在日日进行的分项劳动之中,没有了统一的意志,没有了全局的胸怀,学校,也就成了一盘散沙,自然也就谈不上“集体形象”。
      如果不是把“理解”当做领导下达的,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果“理解”已经是一种个人的思维与认识习惯,如果在“理解”别人的时候已经体会到这也是一种最好的学习,那么学校的和谐,就有了思想与情感基础。这样的基础,需要用不断的强化来坚固,需要上下齐心的认同来保证。
      从学校的角度,需要有鲜明的意识,有明确的要求,有具体落实的提供给全员的“理解”的机会,让每个人在“埋头做自己的事”的同时,也知道此刻别人在做什么,还知道别人做得怎么样,清楚地知道“学校”这盘大棋的布局如何,下一步是怎样一个“招”。也就是说,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学校这盘棋上的一个不可缺的子,“学校在我心中,我是学校一员”要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要求。
“      交流”作为学校集体运作的重要形式,自然在行政的计划安排之中,但作为提高每个个体水平的手段,需要老师们把它变成“我要”——因为它是集展现,总结,弥补,学习为一体的极好形式,所以,它应该正在走入“朋友”的行列。
 
三、以“管理”保证目标,抓“过程”实现高质量
      在“学校”这个概念里,有一个绝不能忽视的内涵:管理。学校的管理,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生存的保证。
      “管”而“不管”,应该是所有管理者的希望。
      因为所有参与不同部门,不同分工的劳动者,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也知道怎样做才是最好,学校的要求,已经成为了他们自己的自觉要求,所以,学校的现状有序,正常,自然无须再有人事事劳神费力地去“管”,因此,可以“不管”。
      什么时候“管”的制度不是在苍白的纸上,而是装在了每个人的心里,成为他自己行为的自律,“管理”的内涵,也就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因为“不管”的本身,正是对每位员工的尊重与相信,也是一种对职工的最高要求,更是在真正地落实与具体地诠释“学校是我们大家的”这一个人文化的管理理念。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即使是不同程度地走到了“不管”的境界,也并不是没有关于“管理”的研究与提高。不管在实际中走到了什么样的境地,也需要有相应的,而且是始终不间断的,仅仅是不同层次的关于“管理层”的建设与提高。
在美视学校“校长负责”的前提下,小学部的工作,以“分部负责”的形式,分成了不同的几个方面,德育处与教务处是具体负责学校多方工作的执行部门。在相关负责人的组织安排下,小学部以它自己特有的既平稳又细腻的脚步,心中有数地走过它的每一个24小时……
      因为学校工作的系统性与进展中的反复性与重复性,决定了学校工作管理中的“过程管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的重要,绝不亚于位于各项工作之初的宏观计划与各项工作后期的总结与检查。
如果学校的管理一但没有了(或者因为认识的不到位而忽略了)对教育“过程”的关注,学校工作就会出现一种不在实在土地上生存的      “漂浮”状态,教育,也就会因此失去许多可以及时补救,完美,开拓与升华的契机。至少,这就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不完全开发,是一种最大的浪费。何况,这种忽略,还可能为“不负责任”提供产生的温床。
      抓“过程管理”,落实“过程管理”的阶段要求以及责任目标,体现“过程管理”的层次与循序渐进,在“过程”之中形成求实,探究,团结共进的良好氛围,形成管理者与员工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和谐局面。
      学校工作,不能简化理解为“一个一个的人去做一件件的事”,它的完全表述中需要体现“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快乐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一个内涵。因此,学校的“管理”范围中,对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的教师群体,应该有明确的定位。
      按具体完成任务的重点活动范围,全校的教师,分属于不同的“组”,这个“组”,就是“负责”的一个范围。
      管理呈网状,“定位定点全方位”,是小学部管理的另一个特点。
 
四、鼓励教师高质量的生存要求,让学习成为一种终身习惯
      在现代社会里,“职业厌怠症”正在因为不能否认的普遍的生存压力与精神的少了支撑而日渐泛滥。面对这样的现实,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生存态度”。
      在我们的表述里,“生存”,不是一个简单的词。
      “生存”的最重要的含义,是充分争取机会,最好地体现人生价值,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平衡的心态。因此,它不是无奈之下的勉强活着的另一种说法,它是一个主动性十足的动态词语。
      教育,需要教育者以个人的智慧,不断地为几乎没有太大变化的教育目标增加新的内涵与吸引人的展现形式。因此,教师本身的积极生存态度,积极的心理状态,从某个角度来看,就差不多决定了他的工作效果。
      把“生存意识”叫响,直到深入每个人的心。为教师提供发展与展现的公平的平台,努力使学校的工作要求与个人的进取需要统一起来,帮助每位教师结合学校提供的具体工作坏境与工作任务,结合自己的特点,为自己设计“明天”。让自己真正地“为自己做主”,不“委屈自己”,更不“浪费自己”,努力实现“天天都是全新的,明天比今天更好”。
      工作中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更广范围的“大学习”,除了可以随时进行外,它涉及的方面可以说是含盖了学校工作的全方位。
在一所学校里,不同的人总是在不同的岗位上在不同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展现着自己的闪光处,所谓的“工作的人最美”就是这个原因。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只要你留心,“老师”就在你的身边;只要你愿意,即使没有条件进正规的院校培训,你所需要的终身学习,依然可以进行。
      为了保证教师学习的落实,学校以统一与个人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在每一个学期里,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里,包括了听课,点评,收集资料,点滴经验交流与专题探讨。培养教师学习的自觉性与思考的多角度,是为了把现代社会必须的“终身学习”变成现实中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也是为提高全体员工的生存能力创造条件。
      在这种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的要求里,管理干部的“亲自下水”是一个“双赢”的方式。
      管理者的“下水”,既是深入了解教学的实际,让自己对自己负责的部分有更准确,更实在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加强与教师紧密联系的最好方式。
      这样的“下水”,同时还是培训教师的最好课堂。许多相对抽象,单调枯燥的学术问题,变成了具体的可以操作与模仿的“实行”。对教师而言,这种从实际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学习,是一种可以触摸,可以立即感受的快捷而高效的学习方式,所以,深得他们的欢迎,因此,这以是我们清楚知道是需要继续坚持,并且形成学校管理特色的方面。
      好钢,是炼出来的,教师水平的提高,需要有相关的条件。条件之一,就是需要一种“炉”,一种强迫去快速提高水平的外部环境,一种能最大限的激发创造热情的呼唤——课题实验。
      教学科研,是以一种“必修”的姿态进入学校的常态教学研究中,让“带着目的去做”,与“想了再做”,“做了再想”一起,让每一位老师的日常教学,多了探讨,也会多一些收获。
 
五、从根本上挖掘“家长”资源,形成家——校协调统一的良好运行模式
      “家长,在教育运行中是学校教育的同盟者。”这,应该是一个表述不太完整的观点。在我们的理念里,“家长”除了有“教师工作的同盟者”这个不容置否的含义之外,还应该是“教育全程具体参与者”,“教育目标体现点”与“教育的全方位资源库”。
      因为这样的理念,我们的学校运行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有关家长的相关工作,总是放在与学生工作同样重要的地位,在教育目的的相关表述里,家长体现出来的认同度与家长对教育的理解程度与家庭教育的提高弧度,是评价教育质量与教育效果必不可少的硬指标。
      因为学校是住宿制,孩子一周里有五天都在校,学校里的大小教育活动,不仅需要家长理解与支持,更需要家长在理解教育活动的出发点的基础上在孩子回到家之后,继续进行步调一致的家庭教育,从另一个角度对教育目的加以强化与内在化。
      家长参加教育活动的目的,需要我们做长时间的引导。
      每位家长除了要收获自己孩子的尽可能好的发展与进步之外,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与自己家庭教育的水平也应该有一定的提升。这种提升,有增强家庭幸福度的作用,又会变成对生活的更大热情与投入。在这个前提下,家长参与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就不是一种任务,不是增加的负担,而是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家长来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美视”这个特别的学校,大多数的家长都是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他们的人生经历,对孩子们来说,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生动而实在的教育内容。如果把这样来至于身边的教育资源组织进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的教育会因此更生动,更增添说服力。教育融进生活,则是我们的一种理想境界。
      家长,首先是人,在他们的日日进取之中,也需要不断地为自己添加动力。孩子是阳光,自己孩子的天天成长,正是照进每位家长心里的明媚阳光。看见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体会到自己已经成为了(或者正在成为)孩子做人的榜样,每位家长都会更努力地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表现得更出色。
      “家庭教育”,看上去好象是一个关于怎样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问题,其实,在这个看上去属于个人如何面对自己孩子的家庭私事里,却充分地将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与修养水准表现着。所以,当家长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以及对教育的评价水平的同时,作为“社会人”的家长们,也在更规范着自己。 
      我们知道,我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可以让我们充分表现自己智慧与热情的舞台很大。我们希望在今后每一个全新的日子里,我们能因创造而精彩,会因超越昨日的自己而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在“美视学校小学部”即将六周岁的前夕,我们相约,让以下几句话,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学校是一个“大家”,每个人在这里付出爱,也得到爱;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光;
学习,完全可以成为一件快乐的事,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之中,迈步聪明;
教育,是一种最深沉,最智慧,也最有魅力的爱的表达,传递,与培养的过程;
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既是付出者,也是收获者。
 
张玉仁
2007年8月28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