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仁校长:给孩子最理智和实在的爱

时间: 2011年08月25日 来源: 小学部 作者: 张玉仁校长

一、几个现象。
1、一年级的孩子因为不习惯而引发的厌学。(原因探索:没有充分的当小学生的思想准备,对面临的学习任务畏惧;因小学与幼儿园要求的不一致而不习惯;评价标准的不同使心理产生失落和惶惑……)
2、一年级上学期孩子表现出来的“瘦”。(为了适应生活条件的改变,内在因而产生变化,在努力的协调,适应之中,生理需要(付出多了)提高了。不是生病,也不是身体健康的下降,是一种积极的成长表现的外显之一。
3、因为要就读某学校去参加考试被否认,于是责备幼儿园。(就读一年级需要考试,本身是违背教育相关要求的,也是一非常不科学的方式,因为它不具备最起码的“公平”,也违背孩子的实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拔高要求。)
4、幼儿园回家就要做许多的作业。(“好心”下的剥夺了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应该有的游戏与发展其它能力的时间,也是许多幼儿园老师与家长的无奈。同时,也并不一定就是可以收获家长所希望满足的有效举措。)

二、你需要的几个心中有数。
1、你需要知道,幼儿园和小学有什么区别。
((1)、小学是班级授课制,游戏成分减少。有的学校,因为多种原因,还会有加重负担,课内死板,没有情趣的情况。
(2)、评价严峻化,个体之间更突现差距,而“批评”的比重也会有所增多。
(3)、时间和纪律更细化,更规范,不容许有耽搁与浪费。
(4)、每一个时间段都有学习与活动的具体的目标以及个人必须完成的任务,不容许有随意与无计划性。
(5)、家长也会随着孩子的入学而在要求中加上了“成绩”这一内容。

2、进入小学,孩子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
(1)、不熟悉的环境和人,还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是他们面前躲不开的最大的挑战。
(2)、在自己进行心理调节的过程之中,却遇到了并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教师和家长的不合理的评价与暂时无法完成的学习要求。
(3)、并不清楚自己遇到了什么困难,无法传达出自己的困惑与痛苦,也因此得不到切实的具体指导与帮助。

3、小学阶段在人一生的成长中,有什么样的特别意义?
(1)、在国民学习阶段,优生的走向是呈“宝塔”型的,小学是这个“宝塔”的广阔的底部。
(2)、小学是对人“塑造”的第一个最佳时期,那是奠定基础的,也是有决定意义的“雏形”的具体演绎,他的思维方式,情感模式,自律程度,文明层次……无不受其影响。
(3)、因为孩子的“向师性”以及小学教师与孩子接触的全面性,决定了小学老师将在他们身上打下烙印。

4、作为孩子的家长,你现在可以做些什么?
(1)、提升自己的学习意识,以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无愧于“家长”二字,让自己真正的拥有自己的孩子。
(2)、做好入学前的准备。有条件的为孩子理性地选好学校;帮助孩子掌握一定的知识;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3)、知道一个好的小学生的家长应该具备的起码条件——
*与教师建立即密切联系,又十分正常的关系,千万杜绝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人际关系习气带入孩子们的生活;
*对孩子的事即关注又不代替,注意培养从生活到思维的独立性;
*教育是一件最老实的事,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要有充分的耐心等待教育的出现,有恒心伴同孩子走过必然有的春夏秋冬;
*正面教育并不是没有批评,不要处罚,一定要有坚持自己正确意见的意识;
*孩子进了小学,不是家长可以“轻松了”的时候(住读也一样),家长对孩子的责任,需要更多的表现在与他“在一起”上。

三、给家长的几个建议。
1、孩子,是属于家庭的,也是属于社会的。对孩子最大的爱,是帮助他具有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给以锻炼的机会,绝对是一种理智的表现。
2、家庭中的教育矛盾,尽量不要表现在孩子面前,更不能让孩子选择。家庭的教育要求,一定要一致,不要造成孩子人格上的双重性。
3、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虽然他们也有共同点,但更多的,是独特。所以,需要家长慎用“比较”,不要在小学生身上施用“激将法”,因为它的成功率几乎没有。
4、孩子的生活中,没有成人世界标准的“大事”,对孩子而言,所有的事,都是大事。所以,希望进入孩子的心灵,必须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世界,始终要有“平等”的意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