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与"魔鬼"的较量--小学低段思想教育模式的实践与体会

时间: 2011年09月28日 来源: 美视学校 作者: 杨佳红
数学教师  杨佳红
一、模式的产生背景。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善良、上进的心,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能干、正直、受人尊敬的学生。但是,在某些阶段,在一个集体中,仍会有个别孩子“屡教不改”。同时,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总会面临选择中矛盾与困惑。这就为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社会道德和自身成长都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在不断否定原来错误的那个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获得重生。孩子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走向强大,走向成长。对于习惯于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二年级的个别孩子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学习过程,是同错误的自我作艰苦斗争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是被动的,是强制性的,无疑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导致教育行动的失败。如何从根本上实现孩子的主动自我教育,主动找到真、善、美的正确行为?
我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尝试了一种模式——“‘天使’与‘魔鬼’的较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模式的内容介绍。
告诉孩子——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两个对立的形象,一个是“天使”,一个是“魔鬼”。他们经常做斗争,指挥着我们的言行。如果“天使”战胜了“魔鬼”,我们就会变得像天使一样美丽、可爱、受人欢迎、令人尊敬;如果“天使”被“魔鬼”打败,我们就会上“魔鬼”的当,做出对不起别人、让自己后悔难过的事,损害他人利益或集体利益。也就是说,将判断是非、做出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让孩子在反复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协调个人与他人或集体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从而增强自我提高、自我成长的能力。
 
三、模式的理论依据。
1.是“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原则决定。
面临问题时,学生需要的远远不是简单的对错评判与处理结果,他们更需要的是在实践中掌握是非标准与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
2.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儿童都有童话情结,他们常常把自己想象成正义、勇敢、领袖类的童话角色,喜爱模仿、甚至扮演童话角色,用这些榜样的标准来要求别人、要求自己。
3.是孩子对独立人格的要求决定的。
六七岁的孩子往往被称作“狗不理”,他们虽然已经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是很不全面,有时甚至不符合事理,所以“犟”,所以讨人嫌。而这正是他们对独立人格的萌芽要求。在一次次经历中,他们开始尝试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决策自己……因此,通过“天使与魔鬼”,让孩子加强是非观念,明确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价值区别,让孩子在对错分明中自己判断,自己选择,自己做出决定。
4.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决定的。
是否能主动自觉遵守基本社会规范,反映了一个人、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5.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决定的。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不应该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无休止地解决矛盾上面。从思想教育角度讲,教师应该努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上,才能对学生以及班集体的个性与共性感知得更全面,理解得更深入,研究得更透彻。
 
四、模式的操作原则
1.明确、统一“天使”的标准。
“先说断,后不乱。”
2.“天使”的标准内容一定要精选。
一定是那些正确的、基本的人生价值、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不能带半点的偏激、偏见、甚至是为了省事而制定的标准。
3.提前制定标准与从案例中制定标准相结合。
教育需要前瞻性的眼光,要提前树立常规的,基本的价值观;教育同时需要敏锐的眼光,对于已经发生的,要及时分析,找到解决之道,为将来树立规范,并让学生学习面对新问题的解决技巧。
4.形成使用“‘天使’与‘魔鬼’的较量”模式的氛围——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
5.与表扬结合。
及时表扬与阶段表扬结合,个人表扬与集体表扬结合,让孩子在成功体验中坚定继续正确选择的决心,形成良性循环。
6.善于观察,在关注全体中把握共性,在关注个体中因材施教。
 
五、模式的实施效果。
1.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和谐,心理更健康,心灵更自由。
学生尝试着跳出从个人利益出发说话行事的误区,选择正确的、真善美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言行,减少了分歧和偏见,标准更统一,更公正,更透明,无疑会使学生在为人处世中拥有健康的心态,在自觉遵守规范中放飞自由的心灵。
2.缩短了学生对正确行为规范的掌握过程,减少了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机会,提高了成长效率和成长速度,相当于使生命增值了。
3.提高了自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天使’与‘魔鬼’的较量”这个武器,相当于学生的无形而无处不在的监督员,他们会在主动、自觉、心悦诚服的心理状态中得到正确及时的引导,进而得到成长——来自内心的力量是最强大的。也会有更多学生能够做到“慎独”,真正做到班主任在与不在都一个样。
4.班集体更团结,更有凝聚力。
因为学生为人处事更公正,更有利于集体发展,正确的价值取向趋于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