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浓、“味”正、 “式”活--数学组杨佳红

时间: 2011年07月29日 来源: 美视学校 作者: 美视学校

“情”浓、“味”正、 “式”活

——《一片树叶》《包公审驴》听课收获

数学组    杨佳红


如果说一堂公开课的成功关键在于学生与教师的共鸣和课堂的活跃气氛,那么由王晓艳老师执教的《一片树叶》和由何宏伟老师执教的《包公审驴》,无疑是成功的语文亮相课。在她们的课堂中,学生有思的启迪、美的熏陶、情的感染,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语文学科味正,师生情感浓厚、教学方式灵活是她们的共同特点。听课时,我甚至和学生们一起在享受语文,以下几点感受是她们很值得我欣赏的。


一、声情并茂的引读

把关键语句读好读够,学生能从这里突破重难点,能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朗读训练目标清楚而富有层次,训练方法简单而富有成效,训练过程简洁而又具有风格。何老师和王老师做到了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包公审驴》一课中,刘五状告瘦驴的话该怎么读才能突出他当时的心情?老师是这样来引读的:

a、惊慌失措的刘五来到大堂上,向包公诉起苦来:……

b、看着这头毛色难看的瘦驴,刘五又气又恨,他愤怒地说到:……

c、想到自己的宝贝驴被换了,刘五十分懊恼,看到包大人如同看到了救星,他不禁向包大人倾诉道:……


《一片树叶》一课中,为了让小小年纪的孩子深刻体会小黄牛看到小椿树的变化时的心情,老师如此引读:

a、仅仅表示时间很,小黄牛昨天才栽下的小椿树,今天来浇水时,就发现:……(众生: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

b、小黄牛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因为他看见:……

c、小黄牛站在那儿发愣,它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他还是看见:……

d、小黄牛揉揉双眼,睁大眼睛再看,他确实看见:……

   

我认为,这是王老师和何老师课堂中呈现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让语文教学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二、醇正深入的说话训练

老师提出的问题有新意,出乎学生意料,能促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还能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余地,能促使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去解答。说话训练时老师做到了细致地指导学生“说什么”,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明确“怎么说”。

一片树叶》一课中,开课时,树叶是春姑娘捎来的礼物,当它出现在屏幕上时,老师引导:“看着它,也许你会发出赞叹,也许你会联想很多很多,你能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它吗?”

低年级的孩子对“礼物”可感兴趣了,看着屏幕上那么鲜嫩的树叶,爱说爱表达的小孩子怎能不浮想连连、跃跃欲试呢?

《一片树叶》一课的升华部分,智慧的王老师更是紧紧抓住孩子的改错心理、弥补过失心理,进行说话练习。孩子们乐意扮演小动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发散思维,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怎样保护树木、爱护环境。

《包公审驴》一文中,当学生正对包公的用计高明、断案威严佩服得五体投地时,老师顺势提问:了解了包公审案的高明之处,能用一两句话来夸夸包公吗?

三、余味无穷的换词练习

鸟儿高飞,需要广阔高远的天空;学生展现自我,则需要自由宽松的氛围。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参与紧密相连,当学生的情绪处于一个积极振奋的状态时,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压抑,一个个奇思妙想,才会如泉喷涌。王老师和何老师的课堂上就给学生营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孩子们能用换词来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片树叶》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把“爱护”“高耸入云”换个词,并把你换的词语放进句子中读一读。

《包公审驴》一文中,老师也有让学生先找出重点词语,再试着换个词来体会的环节。

四、令人陶醉的升华环节

王老师和何老师的语文课能让人感受到:教材已经不再是学生惟一的学习资源,恰当地拓展升华,为课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架设桥梁,构建认知框架,改变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因为每个路过的小动物都犯了“取走一片树叶”的小错误,而导致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的大后果。课文到此结束了,孩子们也领会到了“保护环境、爱护小树可不能像故事中的小兔子、小猴子、小熊……那样,仅仅是表现在语言上,而应该像小黄牛那样落实到行动上。”

智慧的王老师却没有就此结束教育孩子的任务,而是设计了“第三天,小兔子来了,小猴子来了,小熊也来了……他们看见一片叶子也不剩的小椿树,听见小椿树呜呜呜的哭泣声,再看看旁边依然站立的‘请爱护小树’ 的木牌,都低下了头,他们也明白了……(让刚刚明白的孩子们说说明白的内容)于是,他们齐心协力,决定保护环境,爱护小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小兔子说:‘我每天给小椿树施肥,还给它唱好听的歌。’小猴子说:‘……’小熊说:‘……’(进行说话训练)”“一天天过去了,小椿树又长出了新的叶子,树叶又在春风中欢快地抖动着。你看,那树叶青葱翠绿,每一片都代表着小动物们的一份爱心。”……

《包公审驴》一课教学之前,老师布置学生了解了“三十六计”,课尾又拓展延伸:“包公不仅审驴、也审过牛,还审过石头呢,大家想进一步了解包公审案的故事,可读《包青天》一书,相信读后你会对包公有更深的认识。”排演课本剧:(要求: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


通过这样的拓展,学一篇带一串,使得语文课由平面走向立体,由封闭走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升华了孩子的情感。

执教者能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忘情其中,让听课的老师也不得不陶醉其中。我想,这就是高素养的语文老师的魅力所在吧!

五、灵活巧妙的学习方法指导

《包公审驴》一文中,老师有意识地对比出示这两段话:

A.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因此,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B.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意在指导孩子:“为了突出两头驴的差别,作者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如果我们在作文中也用上这种手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何老师还让孩子们反复品读这两段话,体会对比描写把刘五对两头驴的爱恶情感表达得更鲜明。

《包公审驴》一文中,老师指出这桩案子不仅离奇,还是人们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作者写人们对案子的反应,从侧面突出了案子的离奇,这就是侧面描写。

《包公审驴》一文中,老师指出作者抓住包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描写,一个秉公办案的包大人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还让读者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我们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进行描写。

《一片树叶》教学中,老师相机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也比比皆是,如:“孩子们读的句子其实都是小兔子说的话,它被分成了两部分放在句首和句尾,而提示语呢,放在了中间,这样的句式叫——中逗。”“刚才,**同学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同样是从小树身上取下树叶的动作,这里却用了三个不同的动作来描述,这样就不显得重复了,句子也变得生动有趣了。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像这样用不同的词表示同一个动作。”

课堂中,老师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目标为依据,充分发挥语文感染人和熏陶人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教益。

六、趣味盎然的动作表演

教师根据文意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表演,入情入景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景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达到了“寓教于乐,乐而不嬉”的目的。

《一片树叶》中,“小心地摘、仔细地掐、捋”这三个动作的理解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王老师带着孩子们表演这三个动作,加深孩子对动词的理解。老师还告诉孩子们:“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像这样用不同的词表示同一个动作,这样会让我们的作文变得更具体、有趣。”

两位老师都能从“情”入手,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情。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享受语文中语言的优美,享受语文中参与的乐趣,潜移默化地感受写作方法和技巧,咂摸出语文的“味”来。这样的语文课,不敢说是完美的,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但不能不说是好课了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