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静:谈谈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方法

时间: 2011年03月28日 来源: 美视学校 作者: 美视学校

摘要:中国实施传统教学方法的60年来,教育现状并不容乐观。结合摘取诺贝尔桂冠的第一位美籍华人杨振宁先生的建议,作为新一代的物理教师,我们应该更新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倡导学生形成渗透型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教育思想 物理前沿 能力培养
正文
当今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此,各国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在未来的信息社会及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面对新形势,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物理教学现代化已成了时代的要求.与这种现代化要求相伴随的是中学物理教师必须把握物理学前沿的脉搏,形成正确的、合乎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
 
、更新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更注重学生学会前人发明的定理、公式和基础知识。课堂上,老师是唯一的主宰者,代表着知识与权威,学生必须洗耳恭听、步步紧跟;所以,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忽视科学归纳,忽视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的直觉思维,忽视主动获得信息与信息交流的训练,忽视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训练,忽视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30年前,中美两国曾互派教育访问团到对方的中小学去考察基础教育。美国访问团在考察了中国若干所重点中小学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的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而中国访问团则在考察报告中这样描绘美国的学校:“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在报告的结尾处,中国考察团做出了如下论断:“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过20年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如今,30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得者,他们引领全球信息经济浪潮,占据世界科技前沿,拥有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发明创造,制造了最尖端最先进的军事武器。而中国,在实行传统教学方法的60年来,在本土还没有培养出一位这样的人才。
 
这无疑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上世纪50年代,我国学习前苏联教育思想,形成了这种以教师“满堂灌”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沿用至今,已经足足有60年!60年来,中国的无数中小学奉行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原则,忽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创新精神的保护,忽视了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需要
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需要通过创新,消除传统教学的积弊,建立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
二、物理学是有血有肉、“活”的科学
1983年,杨振宁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20周年校庆纪念讲座上回顾自己做学生、做研究、做教师的经历,其中就提到1971年他回国后的一个感受:“我最近这些年常常到中国访问,发现中国的大学所教的课程往往是非常之深的。有所谓‘四大力学’。每一个大学物理系的学生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念这四门艰深的理论课。‘四大力学’是不是重要的呢?当然是重要的。没有人能否认‘四大力学’是物理学的骨干。不过,物理学不单只是骨干。只有骨干的物理学是一个骷髅,不是活的。物理学需要有骨头,还需要有血、有肉。有骨头又有血肉的物理学,才是活的物理学。”

  ? 中国过去几十年念物理的养成了念死书的习惯。整个社会环境、家长的态度、报纸的宣传都一贯向这个方向引导。其结果是培养了许多非常努力,训练得很好,知识非常扎实的学生,可是他们的知识是片面的,而且倾向于向死的方向走,这是很有害的。作为新一代的物理教师,我们应该紧跟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前沿,提取一些自己或学生感兴趣的新东西,在物理课堂中应该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这些活的、与现象直接相关的东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的学习主体性的培养。
 
三、注重动手创造能力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层层考试,使得大多数学生过分注重书本知识和考试成绩,忽视动手创造能力。与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的同龄人相比,我国青少年的动手创造能力是很差的。少部分有动手创造天赋的青少年,也往往因为考分不高而被大学拒之门外,因此一生难有作为。
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更注重实验课的教学之外,还应该积极发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外也养成积极动手,亲自实验的习惯。在不断的实验、思考、再实验、再思考的过程中去发现真理。毕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从教师自身来讲,也应该多花一点时间脱离书本,用实验来证明科学理论的正确性,甚至在实验中激发灵感,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性,以带动学生的实验热情。只有我们积极参与物理教育科学研究,追踪物理学的现代前沿领域,才能对现代物理学知识理解得越深刻,才有可能深入浅出、简明生动地向学生阐述深奥的物理学理论.在教与学的耦合过程中,才会发生多方面的碰撞,产生闪光的亮点
 
四、倡导渗透型学习方法
由于受儒家教育思想和中国传统教育方法的熏陶,教师一步步地教,学生
一步步地学,很守规矩,习惯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古训,习惯于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把打基础看得异常重要。如果遇到新东西,一旦看不太懂,就再也不敢问津。而在知识更新速度空前加快的今天,世界的知识总量每5年就增加一倍,仅科学论文一项,全世界范围内每一天即有2万余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面对新知识的汪洋大海和与日俱增的新学科领域,如果一味地坚持采用按部就班学习法,其结果必将严重阻碍自身知识的更新,把许多极有价值的信息拒之门外,更不用说进入新的富有发展前景的学科领域。
     这是完全不能应对21世纪的教育理念的,也是完全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的。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主动改变学习态度,敢于主动接收新知识,超前阅读物理教材,了解“物理”到底讲了什么,到底研究的是什么,随着他的知识的提前深入,他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也能更快地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甚至能利用“渗透”的方法举一反三,将知识运动到更多的领域。建议学生
每星期抽一定时间去图书馆,或者浏览互联网、科学杂志等,看多了以后,就能掌握住你物理领域的发展方向。不要怕不按部就班的学习法,不要怕渗透性的学习法,因为很多东西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一个长时期的接触,就自己“
自然而然地”懂了。  ?
  ??综上所述,中学物理教师要成为21世纪的合格教师,就要转变思想,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追踪物理学的现代进展的前沿,积极发展学生动手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接收更多新知识,倡导渗透型学习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向优质化发展!
Top